嬴异人,来到床榻前,轻轻抱起了婴儿,婴儿此时已熟睡,他一脸慈爱的看着怀里的孩子,心中无比激动。
“这是吾的孩子。”异国他乡,被扣押为质子,虽然吃喝不愁,但绝谈不上好过二字。
此时孩子出生,嬴异人混身放松了不少,心中的石头算是落地了,脸上满是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床榻前,赵姬虚弱的声音传来:“公子,给咱们的孩子取个名字吧。”
嬴异人沉吟片刻缓缓道:“便叫做政吧。”
时间如滚动的车轮,徐徐向前,眨眼间,三年过去。
嬴异人在吕不韦的帮助下,贿赂守城的军官,成功逃回了秦国。
赵王大怒,欲杀赵姬和嬴政,吕不韦从中周旋,再加上赵姬父亲为当地有名的富商,将二人藏起,二人才得以保全。
时间一晃,嬴政九岁了。
正好此时,秦国传来消息,秦昭襄王驾崩,孝文王继位,华阳夫人为王后。
华阳夫人力荐子楚为秦国太子,然后与赵国交涉,恩威并施之下赵国才把赵姬,嬴政,放回了秦国。
嬴政回到秦国,得到了更好的教育,他像一块海绵一般,疯狂吸收着各种知识。
秦孝文王在位一年便了驾崩,子楚随之继位,为秦庄襄王。
子楚也十分短命,在位仅三年,便也驾崩了。
子楚驾崩这年,嬴政不过十三岁。
十三岁的少年,成了这大秦的王,正式继位。
翌日嬴政换上黑色龙袍,来到咸阳宫。
咸阳宫中文武百官,早已经到了,殿上,众人参拜过嬴政后,有大臣见嬴政年幼好欺,便提议道:“先王驾崩的早,大王年幼,不如由太后先监国,等大王年龄稍长,再归政大王。”
此言一出,顿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,在这些大臣看来赵姬毫无政治头脑,不懂权术,由赵姬听政,军国大事还不是他们说了算。
嬴政闻言却是神色平淡,他起身冷冷的说道:“先王遗诏,后宫不得干政,诸位臣工是要违抗先王命令吗?”
嬴政立于咸阳殿上,身躯挺拔如松,不动如山,深邃的目光一一扫过群臣。
百官凡与其对视,不出三秒,势必低下头,面露恭敬。
清晨的阳光,透过咸阳殿上的窗柩,将阳光投射到嬴政身上,将其身躯衬托的更加挺拔,神圣而又不可直视,如天上的神祇般。
咸阳宫中,寂静一片,一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。
不少官员都在心中暗骂,这嬴政是什么妖孽,年纪轻轻便有如此可怕的威势,他才十三岁啊!
不知过了多久,嬴政平淡的声音响起:“诸位爱卿,可有什么意见?”
“臣等没有意见。”
嬴政满意的点点头,坐下开始处理政务,众臣与嬴政奏对,看着嬴政娴熟理政的样子,一个个都叹为观止。
嬴政初次参政就将每一件事都安排的合乎情理,好像他生来,就是为当这大秦的王一般。
时间如梭,很快七年过去了。
七年时间,大秦韬光养晦,继续行商鞅之法,重农抑商,发展兵器,行军功制。
在此期间,嬴政还秘密建立了特务组织,黑冰台。
黑冰台,从各地挑选孤儿,用最军事化的手段进行特训,由新锐将领章邯担任首领。
每一位黑冰台正式成员,都可以一敌十,甚至几十。
黑冰台,主要负责嬴政的贴身护卫,打探消息,暗杀,掌控舆论,创立至今,仅五年时间,便培养了上千黑冰成员,散布各国,源源不断将消息传到大秦。
这日,嬴政正在处理国事,一名宫人小心翼翼走来低声道:“禀大王,白起将军那边传来消息.”
“哦?”嬴政抬眸,脸上闪过笑意:“想必是新兵已经练好了,走去看看!”
一个时辰后,嬴政和宫人,侍卫一起来到了咸阳城外的军营。
白起在军营外迎接嬴政。
见嬴政前来,白起三步并作两步上前,拱手行礼道:“臣白起,拜见陛下!”
嬴政缓缓点头:“白将军请起,我大秦的新兵训练的如何了?”
“大王进去便知道了。”
随后嬴政与白起一起走进军营。
一进入军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巨大的方阵,方阵之中的每一位士兵都是面容坚毅,杀气十足。
“陛下这百万新兵,从铠甲,武器,到胯下的战马,甚至使用的箭矢,都是大秦最好的装备,臣向陛下保证这百万新兵,绝对不比任何老兵差,他们可助大王,一统天下!”
听着白起的汇报,嬴政脸上露出了满足,黑冰台和这百万新兵,就是嬴政继位以来,七年的成果啊。
大秦如今,兵强马壮,粮草已足,是时候开启一统天下之路了。
在白起的带领下,嬴政,巡视了整个军事基地,在商鞅法家思想的推动下,整个大秦,律法严明,化作了一个战争机器,只要还能继续向外扩张,便会愈挫愈勇,愈战愈强。
巡视一番后,嬴政返回了咸阳宫,召集白起,王翦,蒙武,尉缭,李斯等文武大臣前来议事。
议事大殿,一座巨大的沙盘,横置于大殿中央。
沙盘纵横交错将七国尽数容纳其中,清晰鲜明的展现了七国的情况,此乃对七国的用兵走向。
而在沙盘旁边,还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,此图极大,容纳了七国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,描绘清晰俯瞰诸国。
白起率先道:“禀大王,如今吾大秦上下,锐士近二百万,黑冰台渗透诸国,源源不断将刺探诸国消息传回大秦,一统天下的时机,到了!”
王翦看了白起一眼后拱手道:“臣,赞同白起将军的观点。”
蒙武也表示了赞同。
尉缭子捋着颌下长须,双目幽深,做出精准分析:“臣以为即便要打,也要分先打谁,七国之中,齐国,魏国,燕国不与我大秦接壤,暂时须命人笼络即可,楚国与赵国这两国实力最强切不可同时开战,至于说韩国,七国之中韩国最为弱小,当为我大秦攻伐的第一站。”
丞相李斯,听了尉缭的话缓缓点头表示赞同:“臣也以为可先灭韩,只是为了确保我大秦灭韩时不会有其他国家掺和,应该当先让燕赵两个时常会护着韩国的国家发生冲突。”
众人在议事大殿,商议了整整一昼夜的功夫,终于定下战略。
总结来说就是八个字:远交近攻,逐个击破。
众人离去后,嬴政,召来了章邯。
“臣,拜见大王。”
嬴政平淡点头道:“安插在燕国,赵国的黑冰台成员可以动了。”
“是。”
整个黑冰台,宛如一台巨大的战争机器随即发动,燕,赵两国,在黑冰台的挑拨离间之下,很快生出了矛盾,双方随之产生摩擦,最终爆发战争。
秦国则趁机攻打韩国,很快韩国就覆灭了。
秦王政八年,嬴政磨刀霍霍,命白起,率五十万大军,进攻赵国。
五十万大军,有新兵,有老兵,但他们都是大秦军队中精锐中的精锐,是大秦帝国最锋利的刀。
五十万大军,陈兵赵国边境,赵王知道割地议和,乃是饮鸩止渴,于是派大将李牧出战。
李牧得了兵家真传,用兵谨慎,灵活,军事才能出众,他率八十万赵国大军,坚守城池,绝不主动和白起交战,一时间,双方竟陷入了僵持状态。
赵王心中大定,在朝堂上夸赞李牧当为赵国军神!
前线战局不利的消息,很快传回咸阳宫。
嬴政却并不着急,他命令黑冰台再次出动,在嬴政的授意下,黑冰台在赵国境内广布流言。
先说李牧不主动出击,是怯战,畏惧秦国兵锋,又说李牧,早已起了不臣之心,不出战,是想拥兵自重,反攻邯郸!
一开始赵王还不信,但随着谣言在赵国境内愈演愈烈,赵王心中开始不安。一番犹豫后,赵王下定了决心,命赵括取代李牧。
赵括当即走马上任,取代了李牧,李牧,则被押解进了邯郸。
赵括年少轻狂,初次上任,便统率八十万大军,意气风发,他当着一众将领的面说道:“八十万对五十万,优势在我,三月内,必退秦军!”
赵括军事理论知识极为丰富,但其空有理论基础,缺乏实战经验,未研究清楚战争情况,便擅自更改了李牧的战略,主动出击。
秦国军营白起得知消息后哈哈大笑:“竟然敢主动出击,这赵括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!”
李牧深知秦国大军有多厉害,他采取的是不和秦锐士正面交战,避其锋芒,以逸待劳,打算耗死秦军。
而这赵括竟然敢直接主动出击,别看人数上,赵国大军远胜秦军,但在士兵的装备和个人素质上,却是天差地别!
白起沉思片刻后,拍板决定道:“既然如此,我们不妨将计就计”
翌日清晨,赵括用兵书上的战术,直接向大秦发动了攻击。
白起佯装不敌,军营向后迁移三十里。
赵括大获全胜神采飞扬的说道:“三个月内,剿灭白起大军,半年内,吾赵国大军定可攻入大秦!”
赵括获胜的消息,传至邯郸,赵王大喜,重赏了赵括。
邯郸狱中,李牧得知此消息后仰天长叹,秦国大军何等厉害?就算不敌,岂会直接溃败三十六,很明显这是秦国欲擒故纵之计啊!
李牧在狱中,再次向赵王谏言,大军务必不可乘胜追击,但赵王,已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眼,直接命人赐死了李牧,同时又命赵括,乘胜追击。
接下来一个月,赵括共出击五次,每一次都打的秦军丢盔弃甲,大败而归,秦军一退再退,退到了长平之地。
长平之地,地势凹陷,四面环山。
秦军退去之后,赵括率八十万大军,在此地驻扎。
这时有将领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将军,此地易攻难守,驻扎在此,秦军半夜来袭,吾等怎么抵挡啊?”
赵括脸色平淡扫了那人一眼道:“秦军,六次大溃败,见到我军不落荒而逃已经难能可贵了,反攻吾等怎么可能?”
夜,渐渐深了。
秦营中不知何时,燃起了篝火!
在篝火照耀下,有人一路小跑至白起身前汇报道:“将军,成了!成了!赵国八十万大军,已尽数进入了长平之地!长平之地,易攻难守,此战我们必胜!”
白起双眼深邃,缓缓道:“自和赵括交手以来,我军一退再退,共退了六次,大家心里都不好受,憋着一口气吧。”
众人闻言纷纷点头,他们是谁?他们是天下无敌的大秦锐士啊!
在一个毛还没有长齐的孩子前,退了六次?这是何等奇耻大辱,众人早就发誓,要将受过的屈辱全部讨回来!
白起咧嘴,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:“那今夜大家就尽情的厮杀吧。”
白起身先士卒,趁着夜色,率五十万大秦军队悄悄包围了长平。
天色渐亮,黎明破晓之前。
白起双目一凝,察觉出最佳时机已到大喝一声:“随我杀!”
“咚咚咚!”排山倒海般的擂鼓声响起,大秦士兵的呐喊生,打杀声,响彻天地!
长平之地,赵括打了一个寒颤,从睡梦中被吓醒,周边怎么有擂鼓声,冲杀声?
足足愣了半分钟,赵括才反应过来,“大秦这是趁着半夜,前来偷袭了?”
赵括立马披上了战甲,他在心里想道:“前面数次激战,感觉这大秦士兵不过如此,今日他们既然敢来送死,正好毕其功于一役,歼灭大秦,活捉白起,班师回朝!”
这一战之后,他赵括注定要彪炳史册,名留千古了!
于是这八十万赵军,在赵括的率领下,开始与秦军交锋。
很快,秦军,赵军,短兵相接。
秦军终于展现出了他们的真正实力,每一刀落下,都有一颗大好人头飞起。
双方激战半个时辰,赵国大军便损失了数万人。
秦军的冲锋势不可挡,发起了总攻,呐喊声铺天盖地而来。
赵军接连溃败,溃不成军。
赵括看了一下周围地形,也意识到了不妙,他眼睛都红了大喊道:“突围,不惜一切代价突围!”
但四面八方的秦军仿佛化作了铜墙铁壁,不论赵国大军怎么舍生忘死,也完全撼不动不了他们!
最终赵军突围失败,被困死在了长平之地。
——————
ps:为了增加戏剧冲突,一些历史人物的出场时间变了,特别说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