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手机扫码下载APP

无广告读最新章节

登陆 注册
字:
关灯 护眼
范文吧 > 我一心科研,你却想骗我谈恋爱? > 第五百八十一章 我怎么觉得师弟在给我们画饼

第五百八十一章 我怎么觉得师弟在给我们画饼

    掌声停止过后,许青舟向大家点头致意,开口:“各位同仁、同事们:大家好。今天,是我们京都材料研究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。我代表研究所向每一位加入的伙伴表示热烈欢迎!”

    “材料科学是国之重器,是高端制造业的基石。我们的目标很明确:打造世界级实验室。.”

    许青舟的发言简洁,并没有那么多的官话套话,停顿了片刻,就开始说重点:“我们目前的研究将聚焦三大方向,锂枝晶,穿梭效应和超导薄膜.”

    除了锂枝晶和穿梭效应,他已经把超导薄膜后续实验的方案写好,如果顺利的话,也许能将超导薄膜的性能推向 Jc≥5×10 A/cm,并显著增强抗辐照与机械稳定性。

    这对于未来的核聚变实验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当然,核聚变也不是单凭超导薄膜一个东西能搞出来的,比如需要克服 1亿摄氏度以上超高温和高压与高密度的极端物理条件。

    这就是需要托卡马克/激光器,超导磁体、高能激光阵列等等。

    总之,极其困难,目前只能当成目标。

    超导薄膜的方案做完,他也没浪费时间,把方案丢给了李逸和一个叫“高文瑾”的京大女博士。

    加上这个两人小队,研究所分成了三个研究领域。

    至于他嘛,负责把控总体进度,就是一块砖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。

    他再强也只是一个人,不可能面面俱到,事事都亲自动手,科学的突破需要集体的力量。

    这其实也是学界的模式。

    巨佬搞到了一个课题,再拆分成N个子课题给长江学者之类的小牛,如果子课题还是比较大,长江学者或许会分到杰青这样的杰出人才手里,最后,再到金字塔下面的底层牛马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压力很大。”

    许青舟顿了顿,望着一双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,继续说道:“相信各位已经看过相关资料,国内国际竞争激烈,群雄逐鹿。作为刚成立的研究机构,想实现弯道超车,领跑全球”

    锂枝晶研究领域的国际顶尖实验室,诸如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,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.这些都已经取得了代表性成果。

    而在穿梭效应研究领域,美国麻省理工学院,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·哈伯研究所等等,也都有突破性进展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科研机构虽然都有成果,可都没有解决本质问题。

    散会过后,许青舟跟赵升文和郑旭继续开会,而其他研究员则是自由活动,等待领导布置任务。

    龚云飞挠了挠脑袋,转头和王伟搭话:“核聚变我怎么还是觉得,师弟在给我们画饼。”

    这么玄乎的玩意儿真能搞出来?

    “这是对科学的伟大追求,老龚,你的觉悟还得提高。”

    王伟收起笔记本。

    “.”

    “伟哥,咱不是说不叫外号吗?”

    互相伤害是吧,来啊。

    “.”

    王伟嘴角抽了抽。

    隔壁,洪雅瑜静静地收拾会议笔记本,对身旁两个人的对话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王伟也不开玩笑了,沉声说道:“我觉得有点悬,高参数激光核聚变装置我们自己有,虽然性能差点,但将就能用,稳态燃烧等离子体实验堆也在建设,可非托卡马克路径实验装置就没办法了,仿星器与反向场箍缩装置连鬼影子都没有。”

    “夏科大和西南交大其实都有类似的设计。”

    洪雅瑜补充。

    王伟点头,说:“没错,我也关注过这个消息,但据我所知现在都还处于开发阶段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用得上。”

    其实,研究所大部分人都觉得有点悬,核聚变这东西,距离大家真的有点远,即便是举世界之力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,离真正的商用都还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
    就在两个青年感叹的时候,洪雅瑜突然说了一句,“也许.能成。”

    “貌似.没毛病。”

    王伟和龚云飞相视一眼,这位曾经的许师弟创造了很多奇迹。

    8月28日。

    零点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宋瑶担任CEO,公司共计有27人。

    宋瑶已经安排人和各大企业签署了专利协议。

    因为并非像GE那边一样,国内授权的企业广泛,因此就便宜很多,但至少也有10个亿的收入。

    研究所的资金上完全没有压力。

    而在八月的最后一天,许青舟,赵升文,郑旭三个人也来到会议室,对接实验方案。

    赵升文先说自己这组的安排:“A组将继续按照你在MIT的方向进行实验,依据现有的数学模型进行迭代,两个月内可以进入薄膜设计阶段,但数学方面可能还需要你出手。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许青舟微微点头,研究所目前共计有6位数学专家负责平时的计算支持。

    至于他,就当杀手锏吧。

    “B组将依据A组数据,第一阶段先进行硫正极改性,通过高导电硫载体限制多硫化物溶解,降低电解液副反应对锂负极的腐蚀”

    赵升文继续汇报各个小组形成的完整实验方案。

    锂枝晶实验组分为两个小组,A组继续许青舟的实验,也就是锂离子电池,技术相对成熟,可以验证相应技术在高倍率、低温下抑制析锂的有效性。

    B组负责锂硫电池实验。在整个实验中,锂硫电池的枝晶问题更本质且紧迫,但以目前的技术来说,制备难度相对较大,正负极,电解液,隔膜等等每个部分都有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
    A组实验的数据对于锂硫电池组至关重要。

    而郑旭负责的穿梭效应实验组,又分别将从材料改性、隔膜优化、电解液调控三方向协同进展。

    郑旭先大致把小组情况汇报了一遍。

    许青舟用了四天时间把所有方案全部看完,对郑旭说道:“你们A组,我认为可以在TiON量子点基础上,引入黑磷量子点(BPQDs)形成异质结。”

    郑旭把许青舟说的写下来,沉思了片刻,露出佩服的神色,“嗯,技术上可行,协同催化使库仑效率提升至>99.8%,我回去就让他们进行修改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你们可以尝试Ni掺杂FeO基体材料,将Ni@FeO纳米颗粒嵌入MXene层间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