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么多年来,英国国内的各派势力在克伦威尔的统治下敢怒不敢言,为了保全自己只能忍气吞声,苦苦熬着。
终于熬到了克伦威尔去世,等到克伦威尔一死,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大山总算消失,这些人也开始蠢蠢欲动,起了别样的心思。
之所以他们反对理查这个新的护国主,其实并不是对理查这个人有什么看法,而是不想再在自己头上有一个拥有极大权力压制他们的护国主在。而提出迎回查理二世,把权力交给国王,也不是这些人真的对查理二世有什么真正的忠诚,实际上是打算用这个方式来恢复之前英国政权三足鼎状态,从而恢复他们的权力罢了。
换句话来说,这一切都是出自于政治目的,其实谁当国王对他们来讲都没关系,只要这个国王是合法的,而且能确保他们的政治权力,不再如同克伦威尔那样压制他们都行。而且理查的能力和威望远不如克伦威尔,再加上他的手段也不足,把理查赶下台去,再把国王迎回来,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理查怎么甘心丢失手中的权力呢?哪怕就算挣扎也得挣扎一番,更何况他手中还有军队呢?
双方的矛盾和裂痕越来越大,教士、贵族甚至国会都团结起来,理查已被逼到了悬崖,眼看着大家都按捺不住,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候,突然南边的传来了查理二世登陆多佛的消息,随之而来的还有查理二世在多佛的演讲内容传出,这一下就给了贵族们充足的理由和信心,许多人第一时间就表明了态度,支持查理二世并且驱赶理查这个护国主下台,让英国重归国王的统治。
面临这个危机,理查不甘心束手就擒,他恼怒之下直接用手中的兵权进行镇压。可这些贵族包括教士也不是吃素的,他们联合起来也组成了军队,直接和理查的军队进行抗衡,一时间双方大打出手,战况激烈。
就在这个时候,在多佛呆了一周左右的查理二世动身北上,打着他国王的旗帜带着他的军队浩浩荡荡朝着伦敦进军。
进军的一路上,查理二世由于多佛演讲的内容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,不断有各地赶来的贵族军队和骑士们加入他的军团。仅仅几日过后,他离着伦敦还远呢,查理二世的军队就达到了五千多人规模,而跑来效忠他的贵族也多达数十人,其中不仅有子爵、男爵甚至骑士这样的低级贵族,就连伯爵这样的高级贵族也有好几人,甚至连伦敦那边的世家大贵族都派来的使者,直接表示对国王的效忠和支持,表态愿意支持查理二世复位。
在这种情况下,查理二世的声势无二,随着更多的人陆续站队到了国王这边。而作为护国主的理查却陷入了极端的困境,他虽然动用军队来压制“反叛者”,可是他的军队中却有不少人表示出了不同意见,尤其是在国王复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情况下,他非但没有压制住对手,反而使得他派出去的军队成建制地转投到国王一方去了,这让理查不由得绝望了,更想不明白为什么情况会变成这个模样。
等到查理二世即将抵达伦敦的前几日,支持不下去的理查见大势已去只能承认失败,趁着查理二世还没抵达伦敦,自己手里还有几百忠心部下的机会,收拾了细软仓促逃离了伦敦,在港口登上了一条船离开了英国,直接跑到了海峡对面的法兰西流亡。
理查前脚一走,后脚英国国会就得知了消息,连忙宣布国家恢复君主制度,同时派人前往南方迎接国王陛下的抵达。
等国会的使者赶到查理二世的所在时,这时候查理二世已拥有了一万多人的军队,声势浩大,离着伦敦仅只有两日的路程。
当伦敦来的使者见到了查理二世,向他递交了国会恢复君主制的决定文书,并且单膝下跪以臣子觐见国王的礼节对查理二世行礼的时候,查理二世仿如置身于梦幻之中一般。
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恢复王位会如此容易,更来的如此之快。原本查理二世还做好了在伦敦南部和理查的军队决一死战的准备,但没想理查这家伙居然连夜跑了。
理查一跑,国会通过了恢复君主制的决定,也就是说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事彻底成了,现在只要他进入伦敦,回到王宫,然后正式复位登基,那么他就是真正的英国国王了,而不是之前只有国王名义并流浪海外的逃亡者。
汉普顿宫,这里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王宫,后世大名鼎鼎的白金汉宫还没任何踪影呢,汉普顿宫才是国王宫殿的所在。
对于这个地方,查理二世自然熟悉的很,要知道他当年虽然出生在圣詹姆斯宫,可是却在汉普顿宫渡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,在查理一世失败前夕,特意查理二世离开伦敦,前往西英格兰担任名义上的总司令。不过很快查理一世处境不妙的消息传来后,由于议会的逼迫,查理二世在其父查理一世的安排下被迫跑到荷兰,抵达荷兰后没多久就得到了查理一世被处死的消息。
查理一世死后,查理二世曾经做过努力,甚至返回苏格兰登上王位。在这段时间,查理二世还得到了英国国内的誓约派支持,组织过军队从苏格兰攻入英格兰,但最终还是失败了,就此开始了他流亡欧罗巴的生涯。
一晃就十多年过去了,当时的少年现在已是三十出头的成年人,当进入汉普顿宫,看着四周熟悉的场景时,查理二世不由得有一种彷如隔世的感触。
刚刚回到伦敦,虽然克伦威尔和他的继承人理查已不再是阻碍他登上王位的阻碍了,可作为国王的查理二世从现在来说还不算真正的英国国王。
毕竟在当初查理一世被处死的时候,查理二世那时候只是英国的王储,而且后来他在苏格兰登基,成为苏格兰国王,却还没有正式拿到英格兰的王冠。
英国国王的头衔比较复杂,英国本土由三个大岛组成,这三个岛分别为大不列颠岛、爱尔兰岛和马恩岛。
除去马恩岛的面积不大,又位于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之间外,其余两岛因为历史的原因分为英格兰、苏格兰和爱尔兰。而查理二世的国王头衔要以全称而言应该是英格兰、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,而他实际上目前只有合法的苏格兰国王头衔,至于英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王冠还没真正戴在他的头上。
回到伦敦的查理二世接下来还需要一场正式的加冕典礼,这才能真正成为全英国的国王。所以,现在的他虽然入主了汉普顿宫,却还不能算真正的国王,但这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,接下来只需要等待时间,等正式加冕之后,他就是真正国王了。
回到汉普顿宫的这几日,查理二世忙碌到了极点,每天都要接见许多贵族、官员甚至外国使者,同他们进行交谈,并且对后续的加冕典礼和英国未来的局势做出商讨。
相比当年的少年,如今的查理二世可以说算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,而且在这里客人眼中,这位即将真正成为英国国王的年轻人无论个人魅力还是性格,甚至包括政治判断都不差,这样一个国王执掌英国是件不错的事,而且查理二世遵守了他当初在多佛的讲话承诺,极为大度地表示之前的事一概既往不咎,一旦他登基为王,必然保证各方面的利益和权益,包括对外政策上同样也是如此,他会下令废除克伦威尔时期的一些针对贵族的限制和国外军事敌视,同欧罗巴各国进行良好的外交关系,从而给大家带来一个崭新的英国。
查理二世的这些态度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好感,并且再一次推动了他即将顺利加冕的进展。但谁都不知道,就在查理二世见完今天最后几个客人后,离开会客室来到他的寝宫书房后,刚才还如沐春风的脸上却变得严肃起来,眉头紧蹙心事重重。
坐在椅子中,双手交叉托着下巴,查理二世凝神看着不远处壁炉跳动的火光。现在是三月份,虽然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了,但英国因为是岛国的缘故再加维度较高,英国的气候相比欧罗巴大陆较为寒冷和潮湿,而且王宫地方又大又空旷,点上壁炉会让人舒服不少。
沉思中,不知过了多久,清脆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响起,片刻有人敲响了厚重的房门。
“进来!”查理二世开口应道。
大门从外推开了,出现在他面前的是王子辉。
“陛下!”
见到是王子辉,查理二世露出了笑容,招呼王子辉坐下说话。
王子辉先向查理二世行礼,然后这才在离查理二世不远的沙发坐了下来。
“陛下,宫禁已安排妥当,请您放心,整个王宫的守卫都是我们的人,绝对能保证陛下的安全。”
“辛苦你了,有没有遇到麻烦?”查理二世很满意地点头问道。
“麻烦自然是有的,不过陛下不用担心,臣都已安排好了。”王子辉说道。
查理二世很高兴,对于王子辉这个安排非常满意。他虽已入住汉普顿宫,但还没正式加冕,而且现在英国的整个局势看起来都已拥护自己,但实际上政局依旧暗流涌动,远没有表面上的那样乐观。
其他不说,就说查理二世的安全问题吧,其实在他登陆多佛的时候,就有各级贵族陆续前来投靠,这些贵族们有的固然是支持查理二世的,但大部分却是实实在在的投机者,他们觉得理查的统治已经开始动摇,查理二世复辟的概率极大,在这种时候以投效作为资本跟随查理二世,一旦成功好处不少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投效查理二世的这些贵族们不仅亲自前来,还带上了自己的附庸骑士和一些士兵,意图借这机会来捞取好处。
不仅是这样,随着查理二世向伦敦进军后,这种情况越来越多,等他抵达伦敦后,更有不少大贵族和官员们也做出了同样的姿态,不仅投效和拉拢查理二世,还主动派出士兵表示愿意为查理二世的安全着想,用他们来组成王室的近卫,从而守护国王。
这种做法看起来似乎没问题,查理二世表面上也欣然接受,可实际上查理二世却对此极为防备。他根本不愿意自己身边有这些人在,更不愿意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别人手中,所以私下他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王子辉,对于他来说目前唯一能真正信任的只有王子辉,还有他从大明带来的这一千八旗精锐。